close

  老實說,當我親愛的戲劇老師宣布本學期至少要看一齣戲劇的時候,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:天哪好麻煩!更悲催的是,老師同時還指定了去看哪些戲劇,雖然也有開放其他選項,但是必須先跟她報備,取得她的同意......我想這個不用說了,我這懶人,絕對是寧可乖乖束手就擒的。所以,這篇心得也就在作者的淚目下誕生了T.T

  在老師的劇單中,我本來是想選K24的。因為我本身其實沒有實際買票進劇場看戲的經驗,所以想說從看起來比較輕鬆、標榜貼近電視影集呈現的K24入手。可惜時間衝突,而且6個小時真的太過漫長……因此在近半個學期的匆匆忙忙之後,我終於來到了台南的原生劇場觀看無獨有偶劇團2011年的巡迴公演──《剪紙人》。

  當天,其實晚上我又開始頭痛,加上因為怕走錯路提前出門,我在劇場外幾乎晃足了半個小時才在七點時間進入劇場。而進入劇場的第一個印象:啊!小型劇場啊?第一次有機會在小型劇場看戲。找到位置坐下後,我開始觀察舞台──兩面上下稍有重疊的白幕,白幕後還有一個可拖曳的舞台,加上兩旁各一根立方柱和兩個箱子,舞台的布置極為簡單。由於對他們的表演形式並沒有概念,簡單觀察過後,我就開始閉眼和頭痛奮鬥……陸陸續續的觀眾進來,等了半個小時,戲劇終於開始。

  說實在的,看完以後,一點都沒有後悔或可惜我選擇的是《剪紙人》!

  在開場,六個演員穿著純白如日本狩衣的上半身服飾,用一種近乎是宗教儀式般的氣氛開展了整個故事。我想,沒有到現場的觀眾是很難理解的……音樂的選擇,加上光影之間演員的穿梭和舞動,彷彿遊走在舞台上的另外一個空間。而最後停留在中央白幕上的,是剪紙的手影──故事開始,講述的是遙遠的山莊村落:龍山,一個阿嬤和她的孫子小呆的故事……

  由於故事老師已經進行過介紹,這裡我就不再贅述。在整個戲劇的表演上,《剪紙人》融合了演員的肢體、剪紙的藝術和偶戲,更重要的是,這三者之間,在這場《剪紙人》並非各自獨立存在,而是相互依存,並且缺一不可的。演員的肢體,在前台誇張逗人;而在白幕──原先我以為是布,後來才知道真的是紙!──後,他們的身體只剩下一個影子,忽近忽遠,只剩下黑色的平面映在白幕上,幻化成龍、海浪和小呆的夢境,那種肢體行動間透出的優雅和力道,成為一種藝術。而剪紙人和偶,也同時在舞台上,有時候取代演員的位置;有時候卻直接讓演員和偶並存在同一個敘事空間之中。巧妙的是,在整齣戲的調配之下,這並不會是突兀而失衡的。哪怕是結束前,最後一幕阿嬤的心碎,演員悄然拿下阿嬤的木偶回到後台;或是在阿賴最終近乎瘋狂而悲切的呼喊,然後漸轉靜默而呆滯、旁人默默接過他手上的偶的那一瞬間,演員取代了偶,演繹了偶,卻同時像是在訴說,這個故事,這個夢,終於離開了夢中美麗的剪紙和偶戲,回到了一具具肉體感受著悲傷和寒冷的真實。從整個戲劇的表現手法,到整個劇情的張力、結尾上,我第一次切身感覺到戲劇的魅力!

  雖然不知道其他幾齣戲劇如何;但是,看完《剪紙人》的我已經感到莫大的滿足。從劇場走出,我一度衝動地想要加入他們的會員;可惜想了一想,卻又想到了每場戲劇的門票錢而作罷。我想,比起電視電影戲劇的俊男美女和狗血劇情,在《剪紙人》的舞台上,我看見的不只是創意、劇情,更是一種展演的藝術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uble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